历史文化
家风故事 | “耕读传家”美名扬
氏族概况
张氏于唐末迁入屏南,至今双溪、后峭、宜洋等村的张氏均属谨公长孙文祥公后裔,甘棠、漈头、旺坑、小章、熙岭等村张氏均为睦公六世孙九郞公后裔。其渊源生生不息,耕读代代绵延,是屏南最大的姓氏之一,人口达三万多口。屏南科举史上共有进士九名,张氏就有张一钰、张疆、张正元、张方车、张渊澜等人,英才辈出。为了传家立世,张氏先祖立下了族规庭训,各村张氏都进行了细化,订出许多家规家训,以此来训诫子孙诚实守信,遵纪守法,堪称经典。
“耕读传家”美名扬
土墙黑瓦,青石巷弄,潺潺溪流,锦鳞游泳,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漈头静静地沐浴在微雨中,显得格外质朴幽静。“蒲山多胜迹,漈水有贤俊”。古村漈头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(876年),历史悠久,千余年的积淀,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,“屏南好漈头”美名远扬。
“路遇十客九青衿,巷南巷尾读书声。茶熟每逢宾朋至,清谈还有晋人风。”这首诗曾被用来形容漈头村文风之盛。鼎盛的文风之下是对“耕读传家”的重视,村中《张氏族谱》的“家箴”、“训言”载有“勤耕作,严课读”、“重农桑、修家塾”以及“出门两件事,耕田与读书”等劝勉家中子弟勤学勤作的内容。
漈头村张氏八家(族系名称)五世祖张德斗,一生勤劳俭朴,带领儿孙晴耕雨读,重视教育延师设塾培养儿孙,使张家发展成为漈头望族之一。六世祖张禄树为首建“听雨楼”、“兰言轩”书斋,七世祖张旭偃为首又建“瞰云楼”书斋,至八世祖张大勋,重修三书舍,高薪敦聘名孝廉陈日煌坐馆讲学,此后张家累世芹香,科甲蝉联。其子张方矩为道光十八年(1838年)进士,与道光十二年(1832年)进士张正元一起被称为“一门两进士”“叔侄同进士”。张大勋逝世后,状元钮福保为其撰写《墓志铭》,中有:“本之茂者叶自繁,公种书林荫子孙。叠膺丹诏被恩温,铭此佳城启后昆。”以此赞美张大勋在教育上的贡献。
村中溪头(张氏另一族系)十世祖张志盛家族同样以农为业,办私塾、兴教化。屏南建县时,其孙张步齐考取文武庠生,创办“南洋书斋”,力劝村民子女入学,并留下家训教育儿孙:“子孙虽愚,诗书不可不读”。至今他的故居中还悬挂着梧桐木板联“养生谷为宝,继世书流香”的楹联。乾隆35年(1770年),知县刘延翰到漈头村体察民情,当他听到琅琅书声不绝于耳时,十分欣然,当即题写了“士林硕望”的匾额嘉奖其劝学得力。
《屏南县志》卷六中载:“开县之初,读书颇少,此一时也。张氏叔侄发甲之后,城乡远近弦诵之声,洋洋盈耳,可谓盛矣!国家举行新政,庠序气象又复焕然一新”。由此可见,漈头的文风促进了当时屏南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。
文风丕振、人才辈出,漈头成为屏南四大书乡之首。如今走进古村的深巷、溪边、屋檐上悬挂着“会魁”、“武魁”、“文魁”的老房子,比比皆是,让人望而产生敬慕之情。据漈头《张氏家谱》记载,明清两朝张氏家族子弟科举人士就达二百多人。
改革开放以来,漈头张氏对教育越来越重视,不但以耕养读,而且以商助读。乡贤张荣彬作为福建大创集团总经理,为贫困子弟助学捐款数十年如一日,他感慨地说:“我生在漈头,长在漈头,应该热爱家乡。漈头是个书乡,我要尽最大的力量资助家乡贫困子女顺利上大学,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、社会的和谐。”张荣彬的善举成为张氏优良家风继续传承的典范。
不仅如此,张氏后人还把耕读文化传播四海。张书岩以个人之力创办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,八年间,已有二十三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游客三十多万人次到馆参观。2014年,张书岩家庭被评为宁德市“五好文明家庭”,他的治家格言“多行善事,勿分贫富。多予施舍,勿计大小。持之以恒,必开奇花。锲而不舍,必结奇果”被评为“福建省‘好家风好家训’格言优秀作品奖”,张书岩本人被评为“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”。2016年,他的家庭被评为“第十届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”,2017年又被授予“全国最美家庭”荣誉称号。
“梁国家声远,清河世泽长”、“四壁书声人静后,一簾花影月明初。”据统计,从1991年至2008年,仅18年漈头村的学子就有博士生15名,研究生50名、大专以上学历达800多人。张氏后人爱国爱乡、耕读传家的家风将代代传扬。
家规全文
一、子孙当各守一业,士农工商,日夜勤慎。切勿藉祖父遗资,朝懒夕惰,游手好闲,致损家声。
二、持身贵正,处世贵知,是非得失,毋得太明。乡党里邻,以敦睦为尚,勿恃财使气。一朝之忿,亡身及亲,深为痛戒。
三、经书实先圣遗言,前贤至理,可以益智开愚,为人不可不读。切勿吝惜钱财,令子弟不识丁,自贻马牛之诮。
四、奸淫赌博,尤宜儆戒。士农于此废业,商贾于此荡产,父母之严不畏,妻子之爱无存,甚至损身绝嗣,报应不爽。于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。
五、勤俭实传家美德、奢华乃逢世春花。屋足以蔽风雨、衣足以御冬寒、食足以充饥馁,则可矣。如陶唐之土阶茅茨,齐相国之狐裘三十年,夏姒王之菲饮食,陶士稚之运甓,洵堪取法。
专家评述
漈头张氏,为屏南望族,向以耕读传家、礼义继世而著称。张氏家训十分强调人的道德修养,给人以道德上的教育,具有传承人生哲理、知识技能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。将张氏家训公之于世,能推动传统文化历久弥新,发扬光大,对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、文化修养、维系国脉,建设和谐社会,有现实意义。(陈俊孙)